诸葛亮晚年孤独,诸葛亮晚年得什么病

诸葛亮,字孔明,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文学家,他在三国时期为刘备效力,被誉为“卧龙”。诸葛亮晚年生活充满了孤独和苦闷,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身体上的衰弱使他的晚年变得黯然神伤。

政治上的失意

诸葛亮晚年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,他在刘备去世后,继续为刘备的儿子刘禅辅佐政务。由于刘禅的无能和宦官集团的干涉,政治局势逐渐恶化。诸葛亮多次上书请求辞去职务,但刘禅坚持留他在身边。

诸葛亮对于国家的兴衰忧心忡忡,他深知刘备的儿子无法继承父业,也看到了宦官集团的权势膨胀。他曾经在一次私下的谈话中说:“吾观太子年幼,宦官专权,朝政混乱,国家危矣!吾欲辞官归隐,但忧心国家未有良将可托,故不得已而留。”

诸葛亮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政治的挫折和失望,他感到自己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,孤独地面对着政治的黑暗。

身体上的衰弱

除了政治上的失意,诸葛亮的身体状况也日渐衰弱。他在长期的战争和政务工作中过劳过度,身体逐渐虚弱下来。尽管他一直坚持不辞职务,但他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。

诸葛亮患有严重的胃病,经常感到腹痛和消化不良。他的身体日渐消瘦,精神也逐渐衰退。有时候,他在朝堂上昏倒,需要他的侍从人员扶持才能站稳。他的病情越来越重,但他依然坚持工作,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忠诚。

晚年的孤独

诸葛亮晚年的生活异常孤独,他的亲人大部分已经去世,只剩下几个儿子和侄子陪伴在身边。他经常在书房中独自思考,独自承受着政治和身体上的压力。

诸葛亮在晚年时写下了许多诗词,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忧虑。他曾经写道:“忧心忡忡何日休,国家兴亡自有时。愿为黄土一株草,常伴君王在征途。”这些诗词流露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政治的失望。

在晚年的最后几年,诸葛亮的病情急剧恶化,他感到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。他在临终前写下了《后出师表》,表达了他对刘备和国家的思念和关怀。

诸葛亮晚年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和苦闷,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身体上的衰弱使他的晚年变得黯然神伤。尽管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痛苦,他依然坚持对国家的忠诚,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。